三、“7”音的练习
演奏提示:吹奏“7”音时气息不要太强,相对“5"和“6"要弱一些。
演奏提示:
注意

内的音要流畅,要一口气吹完,吹奏时气息要稳定均匀,每个音之间要连得很紧,音与音之间要保持连续,好象一个一个音滑过去。第一个音要吐奏。
【练习三】
摇 呀 摇
【练习四】
我有一只小羊羔
乐理小知识(三)
一、节拍与节拍规律
音乐中的强拍、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叫节拍。节拍规律:
四分之二拍:强 弱 I强 I弱
四分之三拍:强 弱 I强 弱 弱 弱I
四分之四拍:强弱次强弱I强弱次强弱I
演奏必读(二)
“咕”音的避免
葫芦丝、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,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“咕”音,初学者一般都会发出这种音,我们可以试着慢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,也就是说葫芦丝、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的强度,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,发出的音才正常。
下面讲一下怎样才能吹出一个正常的音。
应该采用什么方法,大多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,一是音头总是“咕”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,二是当吹完一个音后,音尾总是会带出一个“咕”声,严重的影响了吹奏效果,现在讲一下怎样避免音头和音尾的“咕”声。首先解决音头的“咕”声,大多初学者均用“呼”来吹奏音头,我们可以体会一下,一口气“呼”出来,气头是软的,气流很弱,发出的音便是“咕”声,尔后随着气流力度的增加,发音才正常。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,只要大家用“吐”音开头即可避免,为什么“吐”音可以避免呢?因为我们发“吐”音时其实是一个爆发性的动作,大家可以体会一下,我们知道,爆发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,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音所需的力度,可使乐器发出正常音。所以只要我们用“吐”音开头,音头便清爽干净。
其次解决的是音尾的“咕”声,当吹完一个音后,随之便会出现“咕”声,听起来很不舒服,为什么会出现这个“咕”声呢?因为当你吹完一个音后,其实口腔里还有余气,这部分余气释放时,几乎没有为度和强度,故发出的音便是“咕”声,我们要避免它,只有吹完后,快速的把嘴唇微微张开,把气流断掉,余气依然保留在口腔里,便可避免余音“咕”的出现。